“2021年青年学者学术赋能高级研修班”圆满结束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活力,某种程度上预示着10年后这所大学的科研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的这句话,清晰说明了沪上高校近年来对青年科研人员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
为助力科研新秀脱颖而出,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倾力打造“青年学者学术赋能高级研修班“,2021年11月6日—11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长宁校区如期举行。虽然疫情阻挡了部分学员来到教室的路,但无法阻挡他们对科研的热情,第一期来自全国九个省市院校的30余名学员以线下线上联动方式齐聚课堂,无一缺席!技术人员精心部署了线上学习环境,使得线上学员依然能感受得浓浓的教室氛围,听得如醉如痴。
6日上午胡洁教授带给大家一场科研的饕餮盛宴。胡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设计形态学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创新设计研究院院长,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院长。作为一个极有学术造诣的教授,胡老师围绕“需求牵引、聚焦前沿、突出原创、交叉融通”,把申报科研项目的几个关键问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胡教授提到,无论撰写科研论文还是项目申报书,就像读红楼梦,无论什么背景的阅读者都可以获得他们的感悟,例如:读红楼可以感受其中写作手法,或品读其中的诗词曲赋,或学习到饮食文化,或服饰,或医理…。我们的申报书需要做到不同的评审专家都能从他的角度体会到其中的创新点。“用心、专注”、 “不创新、不自科”是听完胡教授分享的最深感悟。
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薛老师带来,作为指导过多名青年教师获批基金的资深教授,薛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撰写项目申报书的体会:(1) 网上的模板并不一定有用,可能还有负面作用; (2) 申请书就是将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旗帜鲜明地传达你的观点;(3) 规避申请书的短板;准确理解评议过程。
课堂的分享意犹未尽,晚上的线上讨论依然精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积极提出各类问题,薛老师细致耐心的解答,大家收获满满。
7号上午的课程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盛教授带来,盛教授是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及智慧医疗学科方向青年带头人。盛老师详细给大家分享了申报书撰写的范式,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撰写的方法。
7号下午的项目申报书鉴赏更是让大家体会到干货满满。
课后老师们还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了解了基金撰写的流程,熟悉了自身基金本子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理解了基金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每部分具体写作中的重点。
对自科基金以及如何写申报书有更清楚的认识,讲解详细独到,收获良多。
让我们相约交大,期待下一期的精彩。
Write a public review